作为中小型油厂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您一定深知提升油脂品质和出油效率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而螺旋榨油机的温度控制,正是从源头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探讨螺旋榨油机的温度管理技巧。
原料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着榨油机的温度控制。一般来说,原料水分过高,在压榨过程中会导致温度上升缓慢,出油率降低;而水分过低,则可能使温度过高,影响油脂品质。例如,菜籽的水分含量控制在 8%-12% 时,能更好地配合榨油机的温度控制,提高出油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您可以通过晾晒、烘干等方式调整原料的水分含量。一线工程师建议:“在进料前,务必对原料的水分进行检测,确保其处于合适的范围,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温度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同的油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其最佳压榨温度区间也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油料的最佳压榨温度参考:
| 油料种类 | 最佳压榨温度区间(℃) |
|---|---|
| 菜籽 | 120-130 |
| 花生 | 130-140 |
| 葵花籽 | 110-120 |
严格控制在这些温度区间内,能够有效提高出油率和油脂品质。如果温度过高,油脂可能会产生焦糊味,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温度过低,则会导致出油不顺畅,降低生产效率。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榨油机的温度会随着时间逐渐上升。了解其温升规律,有助于您及时采取调控策略。一般来说,在开机后的前 30 分钟内,温度会快速上升;之后,随着压榨的进行,温度上升速度会逐渐减缓。
当温度接近最佳压榨温度区间时,您可以通过调整进料速度、榨条间隙等方式来控制温度。例如,如果温度过高,可以适当降低进料速度,增加榨条间隙,以减少摩擦生热。一位一线工程师分享经验:“在温度接近上限时,每次调整进料速度不宜过大,以 5%-10% 为宜,避免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温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转速、榨条间隙等参数相互影响。例如,提高转速会增加摩擦生热,使温度升高;而减小榨条间隙则会增加压力,也会导致温度上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您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参数的协同作用。
以 ZY24(202-3)连续式榨油机为例,当转速为 30-35 转/分钟,榨条间隙为 0.2-0.3mm 时,配合最佳压榨温度区间,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
曾经有一家中小型油厂,在使用榨油机时,没有重视温度控制,将花生的压榨温度设置在 150℃ 以上。结果,油脂出现了焦糊味,品质严重下降,同时能耗也大幅上升。后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将温度调整到 130-140℃,出油率提高了 5%,能耗降低了 10%。
在温度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有些操作人员认为温度越高,出油率就越高,这是错误的观念。过高的温度会破坏油脂的营养成分,影响品质。另外,忽视原料水分对温度的影响,也是导致温度控制不佳的常见原因。
总之,掌握螺旋榨油机的温度控制技巧,对于提升油脂品质和出油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合理控制原料水分、把握最佳压榨温度区间、了解设备温升规律以及协同调整其他参数,您可以解决中小型油厂常见的出油率低、能耗高难题。
立即咨询 ZY24(202-3)螺旋榨油机技术方案,获取专属压榨优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