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小型榨油厂的生产过程中,螺旋榨油机是核心设备之一。然而,其出油率和设备效率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螺旋榨油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螺旋轴的旋转,将油料在榨膛内挤压,使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影响出油率的关键技术参数众多,如榨膛压力、温度、螺旋轴转速以及榨条间隙等。
 
 
   原料预处理是提高压榨效率的重要环节。其中,水分控制和破碎粒度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的油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预处理方案。
对于菜籽而言,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 8% - 10%较为合适。水分过高,会导致压榨时产生较多的泡沫,影响出油率;水分过低,则会使油料过硬,增加压榨难度。破碎粒度方面,菜籽破碎后应呈均匀的颗粒状,粒度控制在 2 - 3 毫米左右。
花生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 6% - 8%,破碎粒度可稍大一些,控制在 3 - 5 毫米。葵花籽的水分含量控制在 7% - 9%,破碎粒度与菜籽相近,在 2 - 3 毫米。
| 油料种类 | 水分含量 | 破碎粒度 | 
|---|---|---|
| 菜籽 | 8% - 10% | 2 - 3 毫米 | 
| 花生 | 6% - 8% | 3 - 5 毫米 | 
| 葵花籽 | 7% - 9% | 2 - 3 毫米 | 
榨膛压力调节和温度管理是工艺优化的重要方面。合适的榨膛压力能够使油料充分受到挤压,提高出油率。一般来说,对于菜籽,榨膛压力控制在 10 - 12 MPa;花生的榨膛压力可稍高一些,控制在 12 - 14 MPa;葵花籽的榨膛压力控制在 11 - 13 MPa。
温度管理也至关重要。榨膛温度过高,会使油脂发生氧化,影响成品油品质;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油脂流动性变差,出油率降低。菜籽压榨时,榨膛温度控制在 110 - 120℃;花生压榨温度控制在 120 - 130℃;葵花籽压榨温度控制在 115 - 125℃。
 
 
   螺旋轴转速、榨条间隙及压榨段布置的参数调整需要根据不同的油料进行差异化设置。对于菜籽,螺旋轴转速控制在 30 - 35 r/min,榨条间隙控制在 0.3 - 0.5 毫米;花生的螺旋轴转速控制在 25 - 30 r/min,榨条间隙控制在 0.4 - 0.6 毫米;葵花籽的螺旋轴转速控制在 32 - 37 r/min,榨条间隙控制在 0.3 - 0.5 毫米。
在压榨段布置方面,应根据油料的特性合理安排压榨段的长度和压力分布。例如,对于花生这种含油率较高的油料,可以适当增加压榨段的长度,提高压榨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比如,有些操作人员为了追求高产量,过度提高螺旋轴转速,导致榨膛压力不稳定,出油率反而下降。还有些人忽视原料预处理环节,使油料的水分和破碎粒度不符合要求,影响了压榨效率。
行业一线技术人员的实操经验表明,严格按照上述参数进行调整,并结合不同油料的特性进行操作,能够显著提高出油率和设备效率。例如,某中小型榨油厂通过合理调整 ZY24(202 - 3)螺旋榨油机的参数,菜籽的出油率从原来的 35%提高到了 38%,花生的出油率从 40%提高到了 43%。
 
 
   如果您是中小型榨油厂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想要提升螺旋榨油机的效率和出油率,不妨尝试按照本文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我们的 ZY24(202 - 3)螺旋榨油机,融合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帮助您实现高效压榨。立即点击 了解更多,开启您的高效榨油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