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油压榨行业,出油率低和油品风味受损是许多中小型油厂面临的常见痛点。作为从业者,我深知这些问题对企业效益和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而中型螺旋榨油机的温控系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我将深入解析这个系统在植物油压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温控系统在中型螺旋榨油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化学和物理原理来看,它能有效抑制蛋白质变性、减少油脂氧化以及提升油脂的澄清度。在植物油压榨过程中,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油脂的提取和品质。相关研究表明,当温度超过80℃时,蛋白质变性的概率会显著增加,而出油率会相应降低。例如,在未使用精准温控系统时,某油厂使用中型螺旋榨油机压榨大豆,出油率仅为35%,且油品风味不佳。而采用精准温控系统后,将温度控制在60 - 70℃,出油率提高到了38%,油品的澄清度和风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温度控制是植物油压榨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油脂的品质和产量。”一位资深的植物油压榨专家曾这样说。中型螺旋榨油机的温控系统结合了其自身的特点,在抑制蛋白质变性、减少油脂氧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与普通榨油机相比,它能更精准地控制温度,从而实现更好的压榨效果。
传感器的合理布局是温控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传感器位置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能准确感知榨油机内的温度变化。一般来说,在榨膛的进料口、中部和出料口都应设置传感器。进料口的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原料进入时的温度,中部传感器可监控压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出料口传感器则用于检测最终出油的温度。
分段加热模式也是提升温控效果的重要策略。根据不同的压榨阶段,采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和温度设置。例如,在进料阶段,可将温度设置在40 - 50℃,使原料逐渐升温,便于后续的压榨。在压榨中期,将温度提升到60 - 70℃,以促进油脂的提取。在出料阶段,适当降低温度至50 - 60℃,保证油品的品质。
不同原料的含水率也会影响温控的调整。以下是针对不同原料含水率的调温建议表格:
| 原料 | 含水率范围 | 建议温度范围 |
|---|---|---|
| 大豆 | 10% - 15% | 60 - 70℃ |
| 花生 | 8% - 12% | 65 - 75℃ |
| 菜籽 | 12% - 18% | 55 - 65℃ |
温控系统的异常报警处理是保障榨油机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当温控系统出现异常时,会显示相应的报警代码。常见的报警代码及故障排查流程如下:
在处理异常报警时,一线工程师也总结了一些常见误区和经验。例如,在遇到报警时,不要盲目更换部件,应先按照故障排查流程进行检查。同时,定期对温控系统进行维护和校准,能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
通过以上对中型螺旋榨油机温控系统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精准的温度控制对于提升油脂品质和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传感器位置设置、分段加热模式以及异常报警处理等技巧,能帮助用户降低设备故障率,实现高效稳定生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掌握温控系统的设置和维护,我们为您准备了实用的《温控设置自查清单》。点击下面的链接,即可下载PDF版本,让您在植物油压榨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点击下载《温控设置自查清单》PDF